第06版:现代课堂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4年3月19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高效课堂100问

  87. 小展示流于形式怎么办?

  答:小组讨论,俗称小展示,是高效课堂立体推进的关键,是重要的学习过程,而不仅仅是大展示的准备阶段。预习充分、任务明确、后续工作清晰,再加上小组长的监督激励与任课教师的巡回关注,人人有任务、有目标、有责任、有希望,才能人人真正参与,而不流于形式。

  有的时候,表面看上去讨论很热烈的小组交流,却只有部分学生参与,其他学生只是被动听,被动等答案。这个问题的出现,根本原因在于教师没有解决好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问题。学生学习的动力,来源于他们的基本心理需求的满足,即好奇心、展示欲。教师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重新发现自己、认识自己、解放自己、发展自己。作为“解放者”的教师,一定不要被学生的表面现象所蒙蔽,要看清楚问题背后的问题,坚定学生可以被激活的信心。

  解放是一个系统工程。教师要制造安全的空间,尽量避免激活学生的心理防御机制;教师要在加强班级文化建设的前提下,进一步加强小组团队文化建设。在一个团队中,所有成员拥有共同的价值追求,每个成员都不可替代,每个人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和尊严。

  在解决了以上的问题后,教师再想办法让课堂的技术与细节真正发挥作用,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课堂打磨方面,要注重各个环节的关联与衔接。成功的展示需要很多环节的配合,同样,其他环节的成功,也依赖于展示环节的推动。以预习环节为例,预习是课堂学习的关键阶段,但又不是孤立的阶段。学生能主动预习,是因为有展示的激励和成功在等待着他们;学生能够良好预习,需要有学习目标、内容、时间、能力、方法、团队等方面的支撑。

  总之,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对于课堂中出现的现象,首先要从主导的角度找原因,然后再从学生的天性出发,坚定问题一定可以被解决的信念,然后从团队文化的高度入手解决,最后才是技术和环节的不断打磨。

  (山东省兖州一中 李平)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闻:010-82296669 zgjsbgn@21cn.com 经营:010-82296710
“孵化”新教师
名师孵化园:寻求课堂“破帖”之道
课堂打磨室:
教师成长的摇篮
高效课堂100问
课堂孵化室:展示师生风采的舞台
二次板书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