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教师生活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4年6月25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陪考“解放”记
□ 周云龙

  生于当代,每个人一般至少要经历两次大考,一次是自己走进高考考场,一次是目送子女进考场。

  18岁那年的高考,我只依稀记得当时有些紧张,考前几夜,辗转反侧,而具体细节,并无太多印象。儿子今年18岁了,到了他的高考季,却让我煞费苦心。考前,我们集中3天的时间,系统地“复习”了考生吃、住、行的安排策略,考前学科提醒、考中情绪调节以及考后心理援助等诸多非规定动作。

  再走高考路,心里更纠结。考前N天,我和爱人就在纠结,如何选择最顺畅的路径去考点,这是一道并不简单的选择题。六朝古都,而今已成“固堵”,每周固定时间、固定地段都有路堵;古都,今年更似“废都”,马路到处修修补补。思来想去,最便捷的交通工具首选电动车。

  考前一天,家长们便在QQ群里达成共识:除了孩子自己主动说,不要追问孩子考了什么、考得怎样。谨记群训,考场外接送儿子,有如接待高层领导,处处赔着小心,少言语多微笑,唯恐败坏他的心情。

  有人调侃说,每年的6月高考,是教育部门倾情打造的惊悚、悬疑、伦理“灾难大片”。而考场之外的家长等候区,更像是众声喧哗的“观片室”。妈妈甲说,儿子高一时,志向是上海、北京两地,考前突然出现睡眠障碍,聊及志愿,改了口风:南京的学校,也可以考虑;二本也可以,不行就读个三本;妈妈乙说,儿子一年前就锁定三个大学目的地——香港、广州、上海,到了高考第二场结束时,说了一句:只能在南京读了……每个孩子到了最紧张的时刻,都在逼迫自己做出最坏的打算。

  考场外,家长们交流得最多的话题是孩子的各种紧张,有的彻夜难眠,有的连续拉肚,有的突然呕吐……相比之下,儿子的紧张程度还算中等,只是日服谷维素五六颗,抚慰一下紊乱的神经。那天,我故意逗他:“即使焦虑,也是山外有山,楼外有楼啊,你还不是最厉害的。”

  孩子在里头,“考”;家长在外头,“烤”。许多次,作为教育记者,曾经在考场之外匆匆看过、问过、走过,真正地作为家长,在等待里面某个应试的考生时,感觉全然不同了。事实上,高考走过这么多年,也与以前“不大同”了。

  高考不大同之一,现在的孩子,考场上的很大压力来自父母,这一代父母基本上都是久经考场的“斗士”,孩子们学业、心理上的每一个问题都在父母的算计和掌控之中,这让孩子们更加如履薄冰。

  高考不大同之二,现在的孩子,知道的东西更细、更多、更精准,现在的高校有985、211、C9,有本一、本二、本三……选择之多,也是烦恼之源,压力之源。

  高考不大同之三,过去的考生和家长往往乐于合谋,借助外因,寻求安慰,现在的孩子不吃这一套了。考试第一天,儿子他妈有意挑选了一件红色T恤给他上考场;第二天,准备的依然是红色上衣,儿子不耐烦了:有强迫症啊?非要穿红的!他自己换了件黑色的。不过,刻意的回避,是不是也算一种强迫症?

  最后一场考试,我在考场外即兴写下“高考不大同”一二三,并附上随手拍的一组图片,微信朋友圈的好友随后纷纷含笑点评:解放了!路上遇见熟人,大家使用频繁的问候语也是:祝贺,解放了!

  考完那天,我故意刺激儿子一句:20多年后,我们可能还要来,做可怜的祖父母,送你的孩子高考。儿子不屑一顾地说,那时候,应该没有这样的高考了吧!

  或许,那才是全人类、全社会真正的“解放”。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闻:010-82296669 zgjsbgn@21cn.com 经营:010-82296710
教育的第三只眼
太阳能发电包
畅享世界杯的日子
陪考“解放”记
似水流年中的爱情
趣谈绘本教学
电动平衡自行车
2014年全国教师暑期阅读推荐书目(第三批)
准教师的教育故事(一)
阳光教师
中国教师报千校阅读联盟行动计划2014
家庭天文馆银河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