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教师工作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5年4月22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马崇河:肩头扛起图书馆
□ 通讯员 程吉长 秦志清

  13年他个人投入10万元,购书万余册,为农村娃办4个图书室普及阅读。

  2月11日,农历腊月二十三,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小年”,人们都沉浸在合家团聚的喜庆气氛里,忙着置办年货。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张湾中心小学教师马崇河也在筹备属于自己的特殊的“年货”——图书。放寒假以来,他几乎每天都蹬着自行车,拿着蛇皮袋子,穿街走巷,在各个书店搜寻需要的书籍,充实到自己创办的图书室中。

  四处“化缘”为农村娃建图书室

  马崇河,中文专业出身,是湖北省教育学院当年唯一的“双优”学员,本来按照他的能力和资历,完全可以到省级示范高中做一名语文教师,但因为当地缺少音体美教师,马崇河毅然选择做了一名乡镇的体育教师。

  2002年,马崇河放弃城区优越的环境,主动请缨到偏远的农村教学点朱湾小学支教。由于这里教师流动性大,孩子们的学习普遍不好,考试成绩常常在全镇倒数。马崇河来到朱湾小学时,村里的老支部书记拉着他的手,千叮咛万嘱咐:村子穷,孩子们成绩普遍不好,你这个城里来的老师一定要好好想想办法。

  教学中,马崇河看到孩子们虽然学习很勤奋,但由于基础差,上语文课时常常连基本的组词、造句都很困难,更别说写作文了。

  经过一番走访调查,马崇河发现:许多农村学生家长没有阅读习惯,更谈不上什么“藏书”。而学校仅有的少量图书,还是“普九”验收时的老书,与时代脱节,完全激不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因此,书籍上蛛网密布,落满灰尘,无人问津。

  自幼酷爱读书的马崇河,深知阅读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望着孩子们渴望知识的眼神,马崇河决定自费购买一些拼音读物,并从家里的藏书中精心挑选出一批时代感强、适合孩子阅读的图书捐献出来,为孩子们建一个图书室。

  马崇河说:“农村孩子课外阅读兴趣不浓,关键点还是无书可读。因此,要让孩子们沐浴书香,关键还是要拓宽‘书源’。”为了让孩子们读到更多的好书,他多方奔走,四处“化缘”,从同事、朋友那里“淘”来一批批图书。城区一所学校的校长被马崇河的诚心感动,也慷慨解囊,为图书室“添砖加瓦”。随着图书室不断扩大,孩子们的读书兴趣也越来越浓,综合素质大为提升。经过一年努力,许多孩子的学习成绩从倒数达到“A”标。

  看到了这些农村娃的巨大变化,马崇河深深地感到在农村建立图书室的紧迫性。调离朱湾小学时,马崇河把千余册图书都留在了学校,并暗下决心:以后调到哪儿,就把图书室建到哪儿。

  2011年秋,马崇河再次申请到偏远的六两河村小支教,他骑车到处采购,精选了1200余本图书,手提肩扛辗转运到学校,再一次为孩子们办起图书室。期间,他还为老家一所农村小学捐书2000余册,协助筹办图书室。

  回到自己任教的张湾中心小学后,有感于学校图书室图书陈旧,马崇河把自己10多年淘得的图书4000多册贡献出来。同时,担任体育教师的他又义务担当起学校图书管理员,在他的积极争取和大力捐助下,学校图书由原来的5000册猛增到30000册,生均图书由5本增加到30本。每天早晚学生借阅,人头攒动。有一次,马崇河到市区买书,忘了通知学生,借书的学生把门锁都挤坏了。

  在马崇河的带动下,如今,这些学校都已形成学校图书室、班级图书角、自办图书室三级图书网络。

  策划活动“诱”孩子爱上阅读

  每天下午课外活动,马崇河都会及时出现在图书室,打扫卫生,整理书籍,辅导孩子阅读。图书室和阅览室总是窗明几净,一尘不染。温馨的环境,热情的服务,淡雅的书香,吸引着师生,学校图书室常年门庭若市。尤其是节假日,图书室更成了留守儿童的乐园。

  在抓实常态化借阅的同时,马崇河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方面还摸索出了一套独有的方法:整合馆藏图书资源,定期策划有针对性的主题活动,促进师生深度阅读。

  在主题活动中,马崇河把全体师生分成若干小组,制定专题阅读方案,让各小组分工协作,寻找相应图书资料,在小组内阅读交流,相互促进,互相提高。“喜迎世界读书日”、“我爱我的祖国”、“法制进校园”、“党史资料图片展”等主题活动的成功举办,都让师生们感到受益匪浅。

  目前,马崇河正忙着筹备“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主题阅读展示活动,他初步计划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国内正面抗战、敌后抗日战争、地下情报战争等四个部分,展品包括文献资料、名人传记、回忆录、影视作品剧本以及相关图片资料、实物等。他要让孩子们全方位、多视角了解那场惨绝人寰的战争,牢记历史,勿忘国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勤奋学习,发愤图强。

  13年“淘宝”购书逾万册

  在图书室进行借阅登记、整理图书,花去了马崇河大部分业余时间。每逢节假日,他白天选书、购书、驮运,晚上用湿抹布擦干净、晾干、粘贴、加钉、登订,经常忙到深夜。他的同事们说:“周末,马老师不是在淘书,就是在淘书的路上。”甚至到郑州探亲,马崇河也不忘带上几包书。

  去年暑假,天气特别热,为了避开烈日暴晒,马崇河常常天不亮就出发,穿梭在书市、图书超市,有时一天只能吃上两顿饭。那段时间,马崇河每天要往返近百里,热得全身起痱子,疼痛难受,但为了节省车费,好几次马崇河扛着70多斤的书袋步行一公里从书市搭公交车到学校,就连帆布背包都不堪重负,撑裂了。

  马崇河购置的图书丰富多彩,他根据孩子们不同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购置适合孩子阅读的书籍。从带拼音的寓言、童话到古典名著,从图文并茂的画册到党史研究资料,他收藏的书籍包罗万象。因为爱书、购书,马崇河在襄阳书商圈里小有名气,大家知道他为了孩子,所以尽量便宜地卖给他,每当新书到货,朋友们都会及时通知他,让他优先为孩子选择。

  13年来,马崇河从微薄的工资中“抠”出10余万元,累计购书11000余册,捐助给老家农村、任教支教的小学,先后筹办了4个图书室。而他自己的生活却很节俭,至今仍住一间旧教室里,一年也难得添置一件新衣服。

  每当看着孩子们阅读时专注的深情,马崇河总是备感幸福。“阅读有许多好处,可在实际中,有不少孩子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马崇河说,“我最大的愿望就是想通过自己的微薄之力,引导更多的农村孩子热爱阅读,用书香为他们开辟成人成才的绿色通道,让所有农村娃从小与诗书为伴。”

  马崇河深感个人力量的有限。因此,他期待更多的有识之士关注农村孩子的课外阅读,更期待教育主管部门出台相关政策,让真正热爱阅读的人管理图书,把孩子课外阅读纳入学校考核范围,用制度保障孩子阅读。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闻:010-82296669 zgjsbgn@21cn.com 经营:010-82296710
去城里教书
马崇河:肩头扛起图书馆
“阳光”评选为成长注入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