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教师工作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6年3月16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35年来,他独自一人,先后在湘西大山里的4所村小辗转执教,一个人深情呵护着苗寨学子的一方晴空。年华似水,青春不再。站在山巅上,年过半百的他豪情万丈地说——
我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
□ 通讯员 童光现 魏芳柏

  “云台岭上守山石,红岩溪里定海针。罡风百劫心不老,砥砺中流护学生。”这段充满诗意的颁奖词,是专为湖南省龙山县毛坝村小教师石昌文写的。今年1月12日,石昌文荣获湖南省“第九届运达乡村教师奖”,在颁奖典礼上,当他高高举起金灿灿的奖杯和4万元奖金的那一刻,全场师生以长达数分钟的热烈掌声表达对他的敬意和祝福。

  35年辗转4所村小 哪里需要就到哪那里去

  从龙山县城向东南走,山道九曲十八弯。来到距县城50多公里的红岩镇,云台岭连同一旁的小山围成一个山沟。山沟里,云雾缭绕,14个自然村寨若隐若现,小桥、流水、人家构成一幅苗寨山水图,仿佛人间仙境,当地人美其名曰西湖。西湖河畔的几所村小,就是石昌文35年来辗转耕耘的地方。

  1981年,高中毕业的石昌文回到龙山县红岩溪镇克溪村小当起了“孩子王”。在这所破旧的村小,他一个人教着几十个学生,一干就是20年。他的学生中,先后有50多个考上大学。1994年,他荣获“县十佳村小教师”称号。两年后,晋升为小学高级教师。

  石昌文教书有了一定的名气,但他并没有像一般人那样选择“教而优则进城”。2001年,西湖群力村小教师调走了,没人愿意去接班,石昌文却乐呵呵地答应了。这也是一所一个人的学校,建在山坡上,距石昌文的家有20多里路,他干脆住在学校,周末才回家。

  “我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搬!”这是石昌文的工作名言。2002年,群力村小的教学质量刚有提升,他就被调到环境更艰苦的西湖毛坝村小。半年后,邻村肖家村的许多百姓聚集到村支书肖文刚家门口,强烈要求把石昌文调到肖家村小教书,石昌文又被调到肖家村小。一年后,由于新来的教师都不愿意去毛坝村小教书,石昌文又被调回毛坝村小。

  从2005年开始,当地教育部门曾几次想撤销毛坝村小,并入中心小学。毛坝村百姓舍不得让石昌文走,三次召开村民大会,并反映到当地政府,使得毛坝村小保留到现在。

  学生个个都是“宝” 精心育苗独木也成林

  石昌文先后在4所一个人的村小任教,学校的大小事务他都要管。35年来,他像一部高效运转的“机器”,几乎把全部心思都用在教书育人上。

  上午是语文、数学、思想政治课,下午是音乐、体育(劳动技术、美术)课;一堂课,要同时给学前班、一年级和二年级的学生上。每天5节课,从不含糊。35年来,除去周末,几乎年年月月日日都如此。

  “各位同学听我言,天天上学把书念。特别聪明又能干,将来都能成状元……”这是石昌文自己编的歌曲,如今孩子们都会唱。虽在村小,石昌文的教学工作却没有半点马虎。在他的眼里,学生个个都是“宝”,长大后都能成为国家的栋梁。

  毛坝村小旁的山路陡峭,呈“之”字形状。这些年来,石昌文每天放学后4点10分左右都会主动护送学生回家。村里80%以上的孩子是留守儿童,家长常年在外打工。石昌文就用自己的手机,在家长和孩子之间架起“连心桥”。虽然一年的电话费要多支出1000多元,他却毫不计较。

  毛坝村村长周德生算了一笔账:孩子转到城里学校读书,一年租房、生活费、搭车费总计需要1万多元。而石昌文所教学生的成绩始终在全镇名列前茅,既为乡亲们节约了开支,又给娃娃们提供了好的教育。

  妻子义务来帮忙 你抓教学我管后勤

  “你抓教学,我管后勤服务。夫妻同甘共苦,打理毛坝村小……”石昌文夫妇的事迹被西湖百姓传为美谈。

  1988年,石昌文与附近水沙坪乡一位名叫彭玉珍的姑娘成了家,选择一辈子留在村小。平时,他忙于工作,妻子一个人把家里的农活全包了。

  2012年,石昌文的儿子考上了大学。望着录取通知书,石昌文夫妇转喜为忧:对于一个月工资不足1800元的家庭来说,每学期4000多元的学费、每月1000元的生活费,简直是天文数字。

  家贫偏遭“连夜雨”。2014年11月,老伴彭玉珍患了严重的糖尿病,不得不送到县城医院进行救治。石昌文抽不开身,只好叫四姐去帮忙照顾。

  “老石这30多年,忙得团团转,30岁时头发就全白了,又那么消瘦……”想起操劳的丈夫,彭玉珍并没有半句怨言,更多的是心疼。她病情好转出院后,丢下家里农活,主动来到毛坝村小给丈夫帮忙。石昌文打趣地说:“我可给你发不出工资哦。”从此,天刚亮,石昌文夫妇就准时来学校上班。到了中午,妻子做好饭菜,让娃娃们吃得饱饱的。学生周玉巧患先天性双腿无力病,行走不方便,夫妻俩像父母一样照顾她,放学后还送她回家。

  这些年,眼看着村里人外出打工挣了钱,村前寨后建起了漂亮的小洋房。石昌文夫妇却很淡定,依旧住在破旧的瓦房里,顶着借钱供儿子读书的压力,齐心打理着村小,还把年迈的丈母娘接到家里赡养。

  “不是我不想进城,也不是我不想发家致富,只是一天到晚想着教好书,没有心思想别的,更舍不得丢下那些可爱的孩子们。”石昌文微笑着说。

  “比沙坡下是西湖,河边有个毛坝村,村小教师石昌文,教育娃娃最用心……”这是村民们为石昌文编唱的苗歌,歌声在西湖河畔回荡。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闻:010-82296669 zgjsbgn@21cn.com 经营:010-82296710
上海市虹口区:启动“十三五”教师人才梯队建设工程
我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
征稿启事
福建教育学院:以制度保障教师培训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