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4月05日 星期三
高校转型寻路课程改革
□ 本报记者 韩世文

    “高校课程改革,转变观念是先导,转到深处是课程,转到难处是教学,转到痛处是教师。应用型高校的教学模式,要做到教学做合一,使学生的学习模式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探究。”3月23日至24日,首届高校转型与课程改革研讨会在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召开。齐齐哈尔工程学院院长、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兼职教授曹勇安的观点,引发与会者普遍共鸣。

    在为期两天的研讨会上,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主任陈锋、中山大学原校长黄达人、北京交通大学教授查建中等,围绕高校转型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点和规律、应用型高校课程设计与教学方法改革、信息技术发展与学习方式变革、应用型高校课程改革与教材建设、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国际经验等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陈锋在谈到高校转型发展中的基础性改革时强调,在当前高等教育变革的时代背景下,必须重建高等教育发展的政策体系,从3个方面坚持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一是坚持价值观,以“四为”作为标准和要求,以价值创造为导向;二是坚持系统观,加快完善教育现代化体系;三是坚持战略观,从战略层面思考高等教育改革。一方面,在分类改革基础上建立公平竞争的高等教育体系;另一方面,高等教育整体战略布局要考虑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战略、战略利益、战略安全等因素,服务国家和地区战略需求。

    黄达人认为,高校课程改革在向应用型转变的过程中最难的是课程建设,“应用型人才培养要继续向纵深转变,抓手是课程建设。不同的人才培养定位,课程建设切入点也不同”。在他看来,“985高校”在课程设置上更加关注通识课程,而应用型人才培养应更加关注专业课程,更加强调能力导向。

    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课程建设研究院院长姜大源也阐述了自己的观点:课程体系是由学生认知规律和成长规律决定的。为了让学生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高校要“根据职业特征,对每一门课进行情景设计,然后再进行教学设计”。

    在交流研讨中,查建中比较关注面向职场的专业教育改革战略这一话题。他说,目前人力资源市场存在供需脱节问题,一方面,供方不了解需方的真实需求,供方闭门造车,需方坐等其成,学校的人才培养与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不一致;另一方面,低质产能过剩造成学生就业难,优质供给不足造成用人单位求才难。所以,“人力资源市场需要真正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专业教育同样面临结构性改革,必须发展面向职场的专业教育”。

    面向职场要满足职场需求、融入职场文化、利用职场资源、接受职场检验。查建中表示,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也要放在面向职场的专业教育语境下进行整体考虑和顶层设计,包括人才培养目标制定、培养定位、课程体系建设、评估与验收等。

    据了解,此次活动共有全国22个省市、62所高校的132位校长、教务处长到会,来自汕头大学、黄淮学院、重庆第二师范学院的代表也先后分享了课改实践探索。主办方还特别邀请了基础教育改革的见证者和企业代表参会,通过不同的视角审视高校课程建设,以期为高校转型提供借鉴。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