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10日 星期三
“放管服”改革的重要目的是构建科学、务实、精简、高效的教育管理方式。
“精权简责”才有“独立自主”
杨启锋

    实施和深化“放管服”改革是新时代区域教育创新发展的主旋律,也是提升城乡教育质量的突破口。一直以来,由于一些地方办学体制和管理机制冗杂,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管得过严、过宽、过细,学校戴上了无形的“枷锁”和“镣铐”,严重束缚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大道至简,教育才能走得更远。革除烦琐的“婆媳”式发展模式,理顺管理体系,落实学校办学主体地位,需要区域教育行政部门转变发展观念,改革管理体制,创新管理方式,着力构建现代教育治理结构和体系。

    转变角色和定位。发挥学校办学主体作用,教育行政部门要增强服务意识,转变自身角色和职能定位,从区域教育的“大总管”变成学校的“陪读者”、监督者。要大力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构建政府、部门、学校之间新型合作关系。教育行政部门应适应新时代教育改革要求,明确学校办学的主体功能,建设依法办学、相对独立、自主管理、民主监督、多元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切实去除学校行政化,取消学校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推行校长负责制下的教师治学模式,让学校“无官一身轻”,有更多的空间推动自身发展。

    厘清权责边界。现代教育体制下,区域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不能越界,要“各干各的活”“各管各的事”,双方要“和平共处”“互不干涉”。要适应党和国家机构改革要求,厘清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各自的权责,划清不同类型学校的办学权力和责任,力求“精权简责”,形成权责清晰、各负其责、统筹协调、合理有序的教育管理体制机制。在明晰的权责关系中,学校对政府、行政部门负责,但不受困于政府、部门办学指挥;政府和行政部门对学校实施目标管理、绩效考核,进而有效减少政府、行政部门对学校办学行为的干预,切实保障学校充分行使办学自主权,使学校能够专心致志抓好人才培养和课程建设,自主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优化管理方式。“放管服”改革的重要目的是构建科学、务实、精简、高效的教育管理方式。教育行政部门要大力转变管理职能,推行学校自主管理、部门监督为辅的管理方式。教育行政部门要对学校实施服务型管理,在教育服务中实施监管,在监管中体现服务,注重对学校在办学方向、目标、质量、安全等宏观方面的引导,减少对学校重大事项的行政审批。将人事权、财政权下放到学校,允许学校根据实际情况自主确定收入分配,自主选择和使用人才,不对学校的人、事、财“发号施令”。要引导社区和有关专业人士参与学校管理和监督,大力削减针对学校的名目繁多的检查、评估和考核,不单纯以升学率和学生考试成绩评价学校。要优化评价方式,推行第三方评价学校质量制度,以科学公正的评价驱动办学质量提升。

    多放权、少管制,为学校潜心办高质量教育创造宽松、和谐的环境,真正让学校“独立自主”、安静地办出理想教育,不断实现区域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如此,区域内自主化、个性化办学就会“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作者单位系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文化路小学)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