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28日 星期三
小豆芽的“自治之路”
丁珊敏

    作为豆芽班的班主任,在工作中,我尝试借“学习共同体”这种方式,把学科教学和班主任工作相融合,从而改进班级管理。

    我曾做过一个小调查,大部分孩子一走进校门,心里或多或少会滋生一些畏学情绪。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些来自家长、老师、同伴,有些是自身心理因素造成的。

    让人安心的班级,才是学习的最佳场所。所以,我努力营造一种温暖、有安全感的班级氛围。开学初,布置温馨教室;课堂上,鼓励孩子们勇于表达,并告诉他们课堂本来就是允许出错的地方,我们就是在一次次纠错中成长的;遇到问题,以礼相待,不大声呵斥孩子,更不动手打骂孩子。我还在教室后面的展示墙上,专门开辟出一栏——“我们的小美好”,捕捉身边美好的瞬间,将其记录并展出,鼓励孩子们向美好出发,争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心安了,孩子们的自主性就提升了。可对于低段的孩子而言,要开启班级自治模式还有一定难度,这需要一个契机。不过,机会很快就来了。

    学校每学年都会根据场地、器材及班级实际情况,给每个班安排两节体育活动课。我们豆芽班有一节课被安排在了周三傍晚。而周三最后一节是班队课,每次班队活动一搞,体育活动的时间就得不到保证。次数多了,孩子们开始不乐意了。他们苦着小脸,噘着小嘴,时常互相“怂恿”着想来跟我反映情况。

    而我一直忍着,看他们会不会当面大胆地交流。孩子们对活动课的“喜欢之情”最终战胜了“胆怯之心”,两位班长作为代表来与我商量。我带着他们向体育组反映,最后学校将那节课调换到了周四。事情一落实,孩子们欢呼雀跃。他们第一次尝到了合理建议、勇敢表达的“甜头”,积极性和主动性就如鲜花般绽放了。

    这件事如同一把金钥匙,帮孩子们打开了班级自治的大门:“自己的干部自己选”“自己的规则自己守”“自己的工作自己做”“自己的伙伴自己帮”“自己的活动自己搞”……孩子们自己当家做主,同伴之间互相包容、互相促进,别看他们年纪小,只要你试着相信他们,就会带来无穷的惊喜。

    学了《中华美食》一文后, 孩子们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了美食节系列活动;得知“棋圣”聂卫平要来学校参观指导,小棋手们写好采访提纲,组团去采访;连最让我头疼的卫生工作,也被孩子们主动认领,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

    前不久刚发生的一件事,更让我惊喜不已。

    一天午餐时间,孩子们分餐具,排队盛饭菜,一切井然有序进行着。这时,小彬红着脸、低着头,怯生生地向我走来。他支支吾吾地说:“老师,明天……明天……拓展课……上什么?”“估计还是我代为管理,你有事吗?”“能不能……能不能让还没有分享暑假生活的同学继续讲?”

    当时的我真的感到非常意外。小彬平时能不发声就不发声,能不出面绝不出面,被点到或轮到发言也是小脸爆红,声如蚊蝇,安静得仿佛毫无存在感。今天,他竟然有勇气来向我提建议。看着那个羞涩又忸怩不安的孩子,我立马说:“太棒了,你帮了老师一个大忙,谢谢你。不过,你能不能再帮老师一个忙?明天的暑假生活分享,你能来主持一下吗?”小彬惊愕了一下,连忙摇头说不行。看到小彬拒绝,组长跳了起来:“小彬,你答应吧,我们帮你,跟你一起合作。”小彬满脸涨红,还想拒绝。小组成员一拥而上,劝他,鼓励他。当得知事情的经过,其他学生都报以掌声,纷纷表示支持。

    第二天的拓展课,小彬拿着他们小组一起讨论、撰写的主持稿,站上了讲台。主持时,虽然声音还是过于轻细,神情也略显拘谨,但是这份勇气点燃了他,此后他脸上的笑容多了,偶尔也能看到他举起的自信的小手。

    班集体是培养个性与共性的土壤,而我正在努力把“安心、自主、合作”这些养分注入这片土壤中,帮助孩子们快乐成长。

    (作者单位系浙江省诸暨市暨阳小学)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