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1月24日 星期三
区域观察
湖北荆门:推广普通话要“接地气”
张 华

    “各位村民,大家好,鱼池村广播站现在开始广播……”鱼池村的大喇叭中传出与往常不一样的声音:发音规范、充满情感,标准的普通话传遍村庄的角角落落。

    这是湖北省荆门市3年来根据地方语言、教育资源配置及社会环境实际,创新推普举措,开展推普送教“三进”活动的缩影之一。荆门的做法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创新事项,被教育部语用司作为典型案例收录,并被教育部、国家语委授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先进集体”称号。

    推普送教进民族地区。钟祥市九里回族乡、京山市雁门口镇刘集村是荆门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地,当地村民大多数说的是夹杂着地方方言的“普通话”。鉴于此,荆门市普通话测试站组织国家级、省级普通话测试员和普通话大赛获奖教师及信息技术教师深入民族地区,开展用语用字规范化讲座,宣传语言文字政策法规,向广大群众宣传普通话的重要性,提高群众对普通话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同时,通过网络电商平台为当地村民提供普通话培训和交流机会,帮助他们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扩大社交圈。

    推普送教进移民地区。钟祥市柴湖镇、沙洋县五里铺镇和曾集镇是移民安置点,这些移民点共安置河南、云南及省内恩施、宜昌、十堰等地移民21万人。经调查,这些移民基本上只能说乡音很重的“普通话”,语言文化上的不足制约了他们的交际范围、工作渠道及业余文化生活,已成为影响他们发家致富的主要因素之一。为此,荆门市普通话测试站组织推普志愿者联合驻村工作队,深入移民安置点,借鉴精准扶贫模式探索精准推普模式,将推普工作精确到户到人。在对帮扶家庭成员进行普通话水平排查的基础上建档立卡,根据其特点进行分类,分类制订培训和帮扶计划,并由专人负责落实计划和跟踪村民提升过程。同时,利用乡村大喇叭传递“好声音”、组织乡村教师培训、推广科学种植养殖知识、直播带货助农等活动,以“普通话乡村行”为契机,携普通话志愿者到田间地头为村民带货直播,尝到甜头的村民开始主动学说普通话。

    推普送教进企业。“注意平卷舌”“这里语气再加强一些”……这是荆门市普通话测试站教师在指导企业员工准备参加公司年度客户联谊会。活动现场,国家级普通话测试员彭杨以标准普通话、荆门方言和普通话的特点及区别,从读、写、说三个方面介绍讲好普通话的技巧,让企业工作人员受益颇多。近年来,荆门市通过招商引资引进许多沿海企业到内地办厂,这些企业的员工尤其是销售人员大多来自当地和一些高校毕业生,“南腔北调”是一大特色。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荆门市普通话测试站多次组织国家级、省级普通话测试员深入李宁工业园、长城汽车产业园等企业,宣传语言文字政策法规、开展红色经典诵读展演,助力企业营造人人说普通话、讲文明语的浓厚氛围,既以实际行动助力企业员工素质的提高,又助其提升销售业绩。

    (作者单位系湖北省荆门市教师发展中心)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