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27日 星期三
区域新力量
乡村小规模学校由“单干”转向“抱团”
杜彬鹏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乡村学校发展面临着许多挑战,如生源外流, 100人以内学校增多;小规模化导致专业教师配备不足,活动、课程缺乏专业引领;新教师多,流动性大,学校成了“练兵场”……这些问题成为小规模学校高质量发展的障碍。

    要打破这些障碍就要从办好家门口的学校入手,让孩子留在家乡就能享受优质教育。为此,从2020年秋季学期开始,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新街镇以“城乡教育联盟”为突破口,将镇域内一所初中、六所小学、一所幼儿园先后与城区8所学校(园)结成联盟,形成了市区名校帮镇、区内名校点对点帮校的局面,为新街镇教育发展注入活力。经过几年的探索,镇域内学校、幼儿园生源稳定,办学效益获得长足发展。

    跟岗交流,培养管理团队。学校班子的管理理念和能力是办好学校的关键,为了提升学校管理理念和管理能力,新街镇各校(园)与联盟校协商,轮流派出管理人员到城区学校进行跟岗。跟岗人员以城区学校先进的管理理念、模式为核心,结合乡村学校特点进行系统的学习、思考、转化。同时,城区学校派出管理人员到各校开展讲座、指导,帮助各校制订规划方案,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如针对德育薄弱的问题,新街镇选派教师到联盟校跟岗两周,参与班主任研讨、重走长征路、心智教育成果展等活动,跟岗教师回校后积极探索,遇到问题便邀请联盟校及时指导。如今,全镇各校以宿舍内务整理、传统节日德育实践、红领巾广播站及公众号励志故事宣讲等为载体,形成了别具乡村特色的德育模式。近4年来,通过青蓝结对、跟岗交流等提升管理干部成长速度,培养了一大批成熟优秀的人才。

    聚焦课堂,构建生本课堂。镇域内青年教师居多,他们充满活力、敢于探索,但因刚走上工作岗位,教学能力较弱、班级管理经验少,理想与现实的差距给他们内心带来落差,也制约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邀请联盟校选配学科骨干教师来校开展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促进青年教师学习先进理念、了解变革趋势、掌握科学方法。新街镇各校(园)也选派青年骨干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展示,让城区学校教师现场把脉,并结成师徒。自开展“城乡教育联盟”以来,城区学校教师在新街镇上示范课60余节,与40余名青年教师结对,为新街镇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打下基础。

    同时,新街镇在南北片区分别以实力较强的学校为牵头校,结合城区名师指导、本校实际开展片区教研,并梳理总结出“课前预习做铺垫、全员探究提素质、课尾展示显个性、当堂反馈看实效”的生本课堂模式,整体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

    找准定位,聚力扩优提质。教师专业发展离不开教研的引领。在“城乡联盟”活动中联合教研是重要的一环。新街镇各校选派教导主任、骨干教师等参与联盟校的教研活动,从教研活动开展的形式、实施过程、意见发表、现场点评等方面进行系统学习,让镇内许多年轻教师知道什么是教学研究、怎么开展教学研究、研究什么等,提高各校(园)的教研质量和水平。

    在“城乡教育联盟”共建共享过程中,新街镇找准乡村学校与城区学校办学模式的差异,探索符合镇情校情学情的办学方向。一是开展以镇中心教研组为主导的教科研活动,以下校调研、上示范课、指导教学常规及校本教研活动等方式,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二是抓住乡村学校共性问题开展镇域大教研。围绕乡村学校社团活动开展、留守儿童管理、薄弱学科教学等问题,组织校际联片教研,取长补短,探索适于小规模学校发展新路子;三是整合薄弱学科教师资源,开展薄弱学科教师片区内交流,既解决专业教师不足的问题,又让乡村孩子享受更多的优质资源;四是与宝鸡文理学院教育学院合作,共同研究留守儿童关爱、心理健康教育等问题,用好高校资源破解乡村教育发展难题。

    “城乡教育联盟”是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的有效手段之一,但一定要切合地域特色,因地制宜,不能采取“拿来主义”。新街镇通过不断探索,生源回流、家长拥护的学校多起来,办“家门口的好学校”在新街镇成为现实。

    (作者系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新街镇教育党总支书记)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