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5月31日 星期三
今天的教育者依然愿意潜心学习,也愿意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活动议程的设计就像课堂的学程设计一样,要基于学生(活动参与者)的需求和兴趣点。
教研活动也要坚持主体立场
□ 本报记者 韩世文

    作为“创课进校园”公益活动第三站的主办方,我们很高兴地看到,无论从活动内容的专业引领性,还是从参会者的学习积极性,都呈现出令人可喜的状态。一天半的活动,绝大部分参会者坚持到了最后一刻。他们或表示收获满满,或感觉意犹未尽,还有不少学校提出愿意承办这样的活动。

    让课改在传递中彰显力量

    “创课进校园”活动,每次锁定一个主题。本次活动的主题是“合作学习与深度学习”,主会场《端午的鸭蛋》同课异构案例,由山东茌平杜郎口中学和河北邢台思源实验学校的两位年轻教师袁艳艳和李万红分别呈现。

    作为有着20年课改史的杜郎口中学,多年来一直没有停止课改的探索,从最初为了生存的被迫改革,到高效课堂模式的建构,再到自主教育的内化提升,育人成为学校教学的核心价值取向,敬业成为教师发展的最高道德。

    承办此次活动的邢台思源实验学校建校不到两年,但从学校创办之初就带着课改基因,从自主管理的建构到自主课堂的实施,凸显学生中心的自主教育文化在学校发展中不断夯实。

    这样一老一新两所课改学校的年轻代表,为与会者呈现出新课堂的魅力和更多可能性。

    袁艳艳激情导入,以巧妙的游戏设计迅速拉近师生距离,在有效的点燃与引导中,与学生一起感悟文本、拓展体验;李万红则循循善诱,引领学生在课堂上自主互动、质疑对抗。

    在这两节课进行的同时,还有12位参会者作为学情观察员深入小组跟踪观察,更有学生观察团介入课堂现场……

    当然,此次活动还有来自全国各地选送的近40节好课同步呈现。

    让深度学习指向立德树人

    活动的微报告环节,河北邢台经济开发区教师发展中心主任景龙刚、四川遂宁遂州外国语小学校校长李启书等进行了分享,他们从学校实践探索到理论提升建构,从深度学习到合作学习,呈现了一组实用而具有启发价值的思想。

    这些都引发了我们的思考,从课改迭代升级到高效课堂理论体系建构成熟,从好课共识到合作学习新样态的深化,再到此次活动中评课系统的3.0版本,课堂教学已经从知识本位的“堂堂清”,发展到核心素养培育的“创生”。没有“创”的课堂学和习,显然不能称为真正的好课堂。

    如果当下的课堂依然纠结在每节课的知识检测,依然津津乐道于“堂堂清”的流程设计,那显然不是真正的课改,因为一节课检测不出学生成长的精彩。如果今天的学校依然将教学与育人割裂开,绞尽脑汁用活动支撑德育,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显然无法真正在学校教育中全面体现。

    因此,当我们坚持教育的学生立场时,问计学生就成为教育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最重要的方法与路径,也是最核心的价值取向。

    河南民办教育共同体理事长王红顺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提出从师本课堂到生本课堂再到自本课堂的升级理念,进而引领教师走进“新学习时代”。

    让好会风见证好学风

    当下正值学校教育教学活动最忙碌的阶段,一天半的活动时间,几乎所有参会者都坚持到了会议的最后一分钟。整个会议期间,会场极少响起不和谐的手机铃声,也很少有人走动,会议也没有特别设计中间休息环节,但没有人抱怨。

    良好的会风引发了不少人的感慨。这不禁让我想起上个月在杜郎口中学举行的一场活动,当时800多人的会场开幕时座无虚席,甚至临时加了椅子,会议结束已是中午12点半,可是会场秩序井然,还是接近满员……

    这两次都是由中国教师报主办的公益活动,都是关于高效课堂的现场会,都没有邀请“大牌”专家,都非常注重参会代表的参与,以及现场的碰撞与生成。

    两次活动呈现出来的效果,呈现出来的学风,再一次有力地说明:今天的教育者依然愿意潜心学习,也愿意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活动议程的设计就像课堂的学程设计一样,要基于学生(活动参与者)的需求和兴趣点;今天的高效课堂成为完整的教育实践和理论概念后,已经是当下基础教育教学改革无法绕过去的一大体系;如今教育会议或培训的吸引力,不在于专家的名气和品牌效应,而在于能否在合适的位置生发出真正能指导一线实践的思想和方法;当下的参会者都愿意成为活动的一部分,成为活动的主体,在交流展示中体现个体或团队的价值……

    正是本着公益精神和落地思维,中国教师报坚守课改立场,发展课改样本,传播课改理念,引领课改走向。不管是回顾梳理来时路,还是展望发掘新领域,中国教师报都希望通过不断的自我超越,成为助推教师成长的家园,引领教师前行的灯塔。

    公益在路上,课改也在路上。唯愿携手共进,再创新的教育文化。

中国教师报